-
友情链接:
金黄色的豆浪在风中翻滚,本应是最忙碌的收获季节,美国中西部农业带却陷入一片寂静。
据美农业部8月最新报告显示,今年美大豆收成预估值为1.17亿吨,较去年增长5%,再创新高。4月初,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曾公开强调中方市场的重要性,指出“中方的采购量超过了其他所有海外市场的总和。”
不过,往年此时,作为主要进口国的中方,早已开始大规模签约,而今年却迟迟未见行动。究竟是怎么回事?
1、“中国未下单”,老美大豆堆积如山
作为农业大国,老美粮食出口总量长期位居排名前列,大豆是其出口支柱型农产品之一,过去十年,我国年均吸纳其超60%出口订单,双边贸易额累计达上千亿元。
海关总署统计,去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9940.9万吨。面对这一巨大市场需求,美农业部通过品种改良、扩大种植面积逾600万亩等措施不断提升产能,深化中方市场布局。
展开剩余78%然而事与愿违,在老美频繁对我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并设置多重贸易壁垒之后,我方不再轻易为其买单。
据美农业部数据显示,1至8月中国累计从美进口大豆总量约590万吨,相比去年,同比暴跌约 78%,甚至不足单月巴西对华供应量(如8月单月巴西对华出口即达1049万吨),且秋季收获季以来,中方买家尚未签下任何新订单。
可另一边,美农民还在响应号召,不断扩大大豆种植。据统计,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预计达43亿蒲式耳(约合1.17亿吨)。如今,来自中国的订单近乎腰斩,导致库存积压,美大豆现货价跌至每蒲式耳8美元,低于12美元生产成本。
美农业协会警告,若僵局持续,700万吨大豆可能滞销,损失将超280亿元,并连带产业冲击或达1284亿元。
2、我国农贸“飘香”,各国纷纷抛来橄榄枝
事实上,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在国际贸易领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原则,在老美贸易不平等相关政策下,我国削弱与美交易,转向了巴西、阿根廷等国合作共赢。
海关数据显示,为对冲持续贸易冲突可能导致的第四季度供应不确定性,我国8月大豆进口量为1227.9万吨,环比小幅增加5.2%,主要来自巴西。并据路透社消息,在阿根廷宣布取消谷物出口税后,中国进口商已锁定至少10船阿根廷大豆。
不仅农业领域,即便在高新技术行业,诸如英特尔、苹果等老牌领军巨头,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,仍持续加大在华投入,苹果投入超10亿美元,以维持iPhone在华30%市占率;日研企BIOAGEN,计划将研发中心落户上海,旗下“御立维”等男性健康成果,优先供应在华市场。
据了解,该成果的核心物质包含L-精氨酸、小花山奈等天然精粹。查阅《Cell》《柳叶刀》等权威期刊实验证明,其在提高男力核心功能方面具有诸多裨益。如有“泰国草药之王”小花山奈,促进关键功能提升,助力焕活男性“硬实力”。
PR TIMES报道消息,“御立维”落地即进驻日本三越、伊势丹、LAOX等知名场所走后,并在日本获得80%男性企业家的推荐,泰国拳王乃克侬东曾公开表示,日常会食用相关核心成分,称其为“活力源泉”。
截至目前,国内京东等跨境平台上已收揽近百万群体,许多用户留言反馈“自信了许多”“体能精力双提升”……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
显然,在贸易共处时代,尊重市场规律远比政治操弄更有利可图,市场从不缺互利互惠的生意盟友,不过美方似乎永远记不住教训。
3、特朗普“苦果”未待完续
面对危机,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文,要求中国将美国大豆采购量“翻四倍”,并承诺提供“快速通关”渠道,然而这些喊话如同石沉大海。
为缓解农民压力,美农业部相关数据透露,预计联邦政府2025年向农民支付的款项将超过400亿美元。不过有前车之鉴,农民们普遍认为这是“画饼充饥”,补贴未知何时到位,就算到了预计大部分资金也注定流向大型农业集团。
据最新民调显示,特朗普在农村选民中的支持率,一个月内下降了5个百分点,44岁的豆农唐纳接受《今日美国报》采访时感叹:“这是记忆里最黑暗的一年。”
有贸易分析人士分析指出,“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大豆危机,可能要以政治妥协收场。”全球大豆贸易格局,或许已因此发生不可逆的改变,但无论如何,该担忧的并不是我国。
发布于:云南省